PD快充(Power Delivery)发展历程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8-09 点击量:1881
PD快充(Power Delivery)发展历程
- USB-C接口引入:USB-C接口于2014年首次引入,相较于传统的USB接口,USB-C接口具有更小巧的插头尺寸和可逆性插拔的特点。USB-C接口为PD快充技术的实现提供了物理基础。
- USB Power Delivery 1.0:USB Power Delivery 1.0(简称USB-PD 1.0)于2012年发布,为USB-C接口带来了快速充电的能力。USB-PD 1.0规范定义了使用USB-C接口和协商协议进行高功率传输的方法,支持最高20V的电压和最高5A的电流输出。
- USB Power Delivery 2.0:USB Power Delivery 2.0(简称USB-PD 2.0)于2014年发布,进一步扩展了PD快充技术的功能和能力。USB-PD 2.0引入了可变电压和可变电流的功能,可以根据设备需求动态调整充电参数,以实现更高效、更智能的充电。
- USB Power Delivery 3.0:USB Power Delivery 3.0(简称USB-PD 3.0)于2015年发布,为PD快充技术带来了更高的功率传输能力和更多的功能扩展。USB-PD 3.0支持最高100W的功率输出,以及更多的充电协议和数据传输能力,使其适用于更广泛的设备类型,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其他高功率消费电子设备。
- USB Power Delivery 3.1:USB Power Delivery 3.1(简称USB-PD 3.1)于2017年发布,进一步改进了PD快充技术的性能和功能。USB-PD 3.1引入了更高的功率传输能力,支持最高240W的功率输出,以满足更大功率设备的需求。
- USB Power Delivery 3.1 with PPS:USB Power Delivery 3.1 with PPS(Power Programmable System)是USB-PD 3.1的一个扩展版本,于2019年发布。PPS技术允许充电器和设备之间动态调整电压和电流,以更精确地满足设备的充电需求,提供更高效的充电体验。
- 2021年5月25日,USB-F协会更新USB PD 3.1规范,将协议分为两个部分,一个是标准功率范围( Standard Power Range,SPR),另外一个扩展功率范围(Extended Power Range,EPR)。实际上SPR其实就是上一版本USB PD 3.0协议的主体部分,也就是说这个部分的最大充电功率依然是100W;额外增加的EPR是在这个标准工作范围的基础上,把快速充电的最大功率大幅扩展到了240W,基本上是为了未来给笔记本电脑等大型设备充电做好准备。
- 直至2023年,红米发布应用PD快充突破300W,这也是PD快充在应用领域的一个新高。
-
- USB PD 协议为了提高充电效率,需要更大的电流或者电压提高功率。而更高的功率会导致内部的温度变高,会给设备带来安全问题和使用寿命问题。因此,PD协议在充电过程中互相传递信息,查看内部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条件下,选择最合适的充电模式。而 Type-C接口虽然支持多种不同的用途,但是由于触点数量有限仅为功率协商预留一根通信线,因此USB PD 3.0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协议。另一方面,由于Type-C接口对应的线包内环境复杂,从而使其信道内存在的寄生电容、寄生电感较大,从而造成了通信信号容易DC(Direct Current)不平衡,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易丢失、错位的问题。